“克和千克”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08 16:45:38
“克和千克”的教学反思

“克和千克”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克和千克”的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克和千克”的教学反思1

《克和千克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1课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而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因此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反过来,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了解生活中物品的质量,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在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

一、根据学生经验,活用教材。

“克与千克”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质量概念,尽管学生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它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没有实物的衬托是很难进行感知的。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我就通过生活中物品有长有短、有多有少;又请了一大一小两位同学,引出两位同学有轻重之分,从而引入质量。随后请同学们交流购物收集到的信息或者出示实物。并从中挑选了重约1克的米和重约1千克的水果(4个苹果),一手拿一物,对比感受1克与1千克物品,从而建立“克 ……此处隐藏19736个字……资料,有的还有不同意见,如一个学生找到的雕牌洗衣粉净重500克,小组中的另一个学生说他找到的也是雕牌洗衣粉却是250克,两人僵持不下,讨论得激烈。后来还是小组长出面解决说:可能是包装有分大小包的缘故,因此你们两人都没错。两位学生听到小组长这么说,也觉得有道理,这一场纷争才算平息。而我在一旁却暗自高兴,因为学生们有了问题懂得自己解决了,小组长也充分发挥了作用,看来我们班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克的质量比较微小,容易被忽视。为了帮助学生建立1克的概念,我找来了几枚2分的硬币,因为一个2分的硬币就是1克。接着通过开火车的形式,让每位学生都掂一掂,看一看,感受1克物体的轻重。接着启发学生联想到生活中熟悉的物品,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建立正确的表象。很快学生就联想到了如药片、图钉、扣子等物品,看来学生是真正掌握了1克的概念。

1千克的质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如有的学生就汇报说1包食用碘盐重1千克、6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一条福寿鱼约重1千克、一瓶大可乐约重1千克……学生找到的1千克的物品还真不少。

当我让学生比较两个重量接近的物体(橡皮擦和铅笔)时,学生有的用两手掂一掂,有的说要用秤称。其中一个学生突发奇想,把尺子放在文具盒上,然后把橡皮擦和铅笔放在左右两边。我看到这,就请这位学生说说他为什么这么做。他马上向全班同学演示并介绍了他这么做的原理:因为我的尺子是20厘米,我把中间的10厘米对准文具盒,这样就相当于一个简易的天平了。原来是上课时我拿来的天平触发了他的奇思妙想,他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出了正确的答案,解决了问题。看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不容忽视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克和千克”的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