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平均数》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3-05-20 06:21:10
三年级下册《平均数》的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平均数》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下册《平均数》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下册《平均数》的教学反思1

平均数是统计工作中常用的一种“特征数”。这是一堂求算术平均数的课,从基础知识来看,一是“平均数”的概念;二是求平均数的方法。前者属于数学思想,后者属于数学方法。求算术平均数的基本思想是将几个大小不等的数,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都相等,而求得的这个相等的数,就是原来各个数的平均数。数学方法是先求大小不等各数的和,再进行等分,于是概括成:“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这一组数量关系式。在这组数量关系式中,重要的是确定总份数,也就是按什么平均分配的,它是分配的标准。

在引入课题时,设计甲、乙两个小队进行拍球比赛,由于人数不相等,不能用总的拍球数作比较,启发学生想到各组平均每人拍球数作比较,从而引出平均数。不仅引出新课题,更重要的是渗透了数学源于生活实际需要的思想。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来自我们周围的生活,而人们的生活也离不开数学。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还是很难想到用求平均每人拍球的个数来定输赢这一方法。因为学生对于平均数这一概念来说还是全新的,我在设计时没有很好的考虑到学生的状况,而想当然的认为学生能想到求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能够想到通过求平均每人拍球数这一方 ……此处隐藏12445个字……提问题的过程,就是培养同学的主动考虑、主动发现,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的过程。同时,同学通过提出数学问题,也复习了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有关问题。在复习的过程中,由同学自身提出今天研究的内容:“两次平均每分钟拍摄多少张?”这样同学感到:今天学习的问题是由我提出来的,心里充溢了骄傲和自豪。

尊重个体差别,设计了满足不同需求的练习

家庭环境、特定的生活与社会文化氛围,形成了同学的差别。教师在教学中应持一种客观的态度,使不同的同学得到不同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同学的发展需求,对有特殊数学才干和喜好的同学可以为他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本课整个练习设计分为四个层次,既有巩固性的只列式不计算、列式计算的例题原型的还原,又有较高层次的拓展练习,层层递进,满足了不同层次同学的学习需求。在练习的方式上,既有笔算题、又有估算题,更符合《新课标》提出的培养同学估算能力这一宗旨,可谓匠心独具,令人流连。

思维深度延伸,激活了同学内在的发展潜能

在求平均数应用题中,同学经常将两个平均数相加除以2,这是平均数应用题中极易出错的典型问题。一般情况下,同学能认识错误,选择出正确答案就行了,但我对题目进行了深度挖掘,引导讨论:

1、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142+140)÷2?

2、假如男生人数多一些,全班身高的平均数比141大还是小?为什么?

3、假如女生人数多一些,全班身高的平均数比141大还是小?为什么?

4、再让同学比眼力,猜想五年级四个班哪个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最高?

这样深入挖掘,有意识地对同学思维进行深度引领,将一条简单的选择题进行多次讨论,让同学享受到数学思维带来的乐趣。

《三年级下册《平均数》的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